智利阿连德政府时期党争研究

发布者:伊比利亚美洲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8-04-29浏览次数:572

暨南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  贺 喜

  

[关键词] 阿连德;社会主义道路;党争;智利

[摘 要] 党争是智利阿连德政府改革失败最重要的内因。阿连德上台前,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先后 就与苏联外交关系、资产阶级民主、冷战格局、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途径等议题展开了四次论战。阿连德 执政后,政府内部分裂为温和派激进派,双方就如何通往社会主义道路、军队的政治角色、基督教民 主党的地位、经济改革的实施方式等议题展开激辩,并由观点之争上升为党派间的政治斗争。激烈的党争使 阿连德政府始终难以形成基本的决策能力和有效的行政能力,政府凝聚力不断下降,“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动 荡不稳,内阁部长频繁更迭。党争给美国干涉造成了可乘之机,加速了智利社会主义道路失败的步伐

  

1970年,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Isabelino Aliende Gossens赢得智利总统大选,左翼 政党联盟人民团结阵线上台执政。阿连德主张 在遵守宪法和现存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国有化改革,实施收入再分配计划,废除大庄园制,建立一院制立法机构,发动民众参与经济管理和政治决策,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然而,三年后,皮诺切特发动政变,阿连德以身殉职,智利通往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以失败告终。

尽管阿连德政府仅存在三年,但对阿连德及 其人民团结阵线的研究,却是智利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话题。阿连德的社会主义道路思 想以及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改革实践,一直是研究拉丁美洲左翼政治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在拉丁美洲传播演变史时必须涉及的重大议题。探讨阿连德社会主义道路失败的原因也随之成为学 者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大多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政治经济改革的诸多失误;二是美国的干涉。 从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内部党争视角探讨阿连德 政府改革失败原因的成果并不多见。实际上,阿连德政府内部的党派纷争,正是导致“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改革失败最重要的内因。

阿连德领导的人民团结阵线是由六个智利左翼政党组成的联盟,其构成党派分别是社会党、共产党、激进党、社会民主党、统一人民行动运动和独立人民行动,其中,共产党和社会党占主导地位。尽管这六个政党都是左翼党派,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分歧。这些分歧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各政党政策取向层面的差异。人民团结阵线竞选成功后,能否继续保持左翼政党之间的团结,既是阿连德本人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关系到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智利共产党领导人路易斯·科尔巴兰谈道:阿连德政府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共产党、社会党和激进党,如果这三个主要政党不能团结一致,如果(阿连德)政府的政策得不到这三个党的支持,那么他将什么也做不成。阿连 德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左翼政党之间的团结。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后期,智利各左翼政党之间的斗争和分裂达到了惊人的程度,阿连德政府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行政能力和有效的决策能力。残酷的党争是造成阿连德政府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失败最重要的内因。


  1. 一、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党争的历史根源


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是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主要构成党派,也是支持阿连德竞选成功的关键政治力量。智利共产党成立于1912年,最初名为社会主义工人党, 1922年改为现名。智利社会党成立于1933 年,由社会主义革命行动组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党、新公共行动组织和老社会党合并而成。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的成立标志着智 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组织化依托,左翼政党正式登上国家政治舞台。然而,从20世纪初叶到70年代初,两党之间爆发的四次论战导致双方的分歧不断加深。20世纪30、40年代,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之间爆发了第一次论战,争论的焦点是二战时期智利应如何处理与苏联的关系。共产党呼吁智利全面倒向苏联,而社会党主张智利保持中立。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使两党关系第一次出现了裂痕。考虑到智利共产党的发展史,该党二战中提出全面保卫苏联的口号也就不足为奇了。智利共产党一成立便迅速加入第三国际,成为它在 南美的一个支部。智共领导人路易斯·艾米利奥·雷卡瓦伦曾对苏联进行了两个月的访问。雷卡瓦伦回国后,高度赞扬了苏联的政治制度,坚持唯有苏维埃才能实现民主。雷卡瓦伦访苏奠定了智利共产党的亲苏立场。智利共产党在二战中主张亲苏政策是有历史根源的。 卡雷拉时期,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围绕着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展开了激辩。本次辩论中,两 党领导人都亲自撰文阐述本党的政治主张。共产党领导人卡洛斯·孔特雷拉·拉瓦尔卡指出:资产阶级是一支可以团结的政治力量;智利共产党应团结包括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政治力量,共同阻止智利法西斯主义势力的泛滥。社会党政治家温贝托·门多萨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他认为资本主义民主的有限性决定了智利的国家机器是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工具。门多萨号召工人阶级先通过罢工和游行示威 等非暴力手段争取利益;如果达不到目的,工人阶 级可以选择武装暴动甚至发动革命。此次论战严重影响了两党的发展轨迹。共产党选择了温和路线,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惜在不违背根本原则的前提下作出妥协和退让。社会党则选择了相对激进的政治策略。

1962年,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就如何判断冷战格局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性质展开了第三次论战。两党争论的焦点有三个:一是如何把握冷战格局。共产党号召智利不仅应该全面支持苏联的外交政策,而且要接受莫斯科提出的把世界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判断;社会党强调,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会把世界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相互对立的阶级。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问题。共产党提出,苏联共产党有权指导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党坚持,各国应根据本国实际经验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革命道路。三是在中苏论战中采取何种立 场。共产党提出全面接受苏联提出的和平过渡理论,并坚决反对中国号召的两条腿走路战略;社会党表示,采取何种方式达到革命目的,是一国内政问题,别国不宜过分干预。此次大论战发生在1964年智利总统大选前夕,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的关系由此更加疏远,左翼政党之间的裂痕也进一步加深。1970年总统选举之前,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之间进行了第四次论战。尽管六个左翼政党组成了人民团结阵线,并推选阿连德为总统候选人,但两党的论战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这一时期两党的分歧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吸收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共产党号召 要联合包括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政治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寡头主义。社会党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托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坚决反对吸收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参加社会主义革命。两党争论的第二个焦点是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共产党强调,智利的实际国情决定了议会 道路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社会党主张,发动武装斗争、举行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 不二法门。两党的争论深刻影响了人民团结 阵线制定竞选纲领。为了维护左翼政党之间的团结,阿连德作出了一定调和,他谈道: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是全体智利人的政府,该政府反对的仅 仅是大垄断集团、寡头利益集团和封建集团。

综上所述,尽管同为左翼政党,但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之间的分歧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双方在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两党的历史分歧和现实 矛盾注定了阿连德的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是不稳定的。


  1. 二、阿连德执政时期“人民团结阵线” 政府内部的党争


党派纷争是“人民团结阵线”时期智利政治的 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导致阿连德政府社会主义道路失败最重要的内因。阿连德上台后,人民团 结阵线政府内部很快分化为以共产党为首的温 和派和以社会党为首的激进派,标志着两党分歧已经激化为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由于阿连德对各左翼政党和政治组织缺乏实质性约束,导致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走向失控,严重影响了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改革实践。

“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内部的党争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共产党和社会党之间的争论;二是政府内部激进派温和派之争;三是智利左派革命运动和阿连德政府的分歧。

(一)阿连德时期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的论争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在整个阿连德时代都一直争论不休。作为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核心政党,它们的争论严重影响了阿连德政府的改革实践。

双方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是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智利共产党仍然主张,只有议会道路才能实现社会主义。该党认为,既然阿连德能通过民主方式赢得总统选举,就说明议会道路在智利行得通。但社会党更倚重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1971 年塞雷纳会议期间,社会党发表的决议声称:资产阶级的反抗只有一个反革命目的:阻挠劳动人民起来取得国家机器。有鉴于此,该党领导人谈道:经过1970年总统选举,智利社会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当下,议会道路已毫无意义。社会党号召武装左翼工人,为即将到来的革命暴动未雨绸缪。两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此后又多次就此问题展开辩论,严重影响了阿连德政府的稳定。

两党辩论的第二个议题是智利军队的政治角色。“人民团结阵线”政府上台执政后,如何定位军队的政治角色,成为阿连德必须面对的问题。共产党领导人科尔巴兰提出,智利军队不是美国利益的代言人,军队的爱国主义和宪政主义传统值得肯定。科尔巴兰呼吁阿连德政府重视军队,吸引军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社会党极其不 信任军队,主张建立工人阶级武装力量,以制约智利军队。

共产党和社会党的第三个分歧是关于基督教民主党的作用问题。共产党领导人科尔巴兰认为,阿连德只有联合该党,组成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才能走通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理解阿连德和基民党签署的《民主保障条款》。社会党则声称基民党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坚决反对阿连德向基民党作任何妥协和退让。

两党争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经济改革的路径选择。共产党倾向于以温和方式实施经济改革,社会党的主张较为激进。两党在采取何种收入分配政策、公有制经济的范畴、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 和采用何种方式扩大生产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收入分配政策方面,共产党强调根据每一阶层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成本制定相应的收入分 配政策;社会党主张实施带有歧视色彩的收入分配政策,增加低收入民众的工资,并停止给高收入群体发放任何补贴。关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共产党呼吁保障私人和小商贩群体的财产权;社会党主张继续加紧征收私营小企业。关于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共产党主张政府应高度重视通胀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政策;社会党则强调通货膨胀是改革的必经阶段。关于扩大生产的方式,共产党主张在巩固经济改革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依靠工人的支持努力扩大生产;社会党强调工人运动是扩大生产的有效途径。


(二)阿连德时期“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内部温和派激进派的论争

阿连德时期,“人民团结阵线”内部的党派斗争由最初的两党纷争发展到派系斗争。阿连德政府内部分为以共产党为首的温和派和以社会党为首的激进派温和派由共产党、激进党和统一人民行动运动(右翼)构成:激进派的组成 部分是社会党、统一人民行动运动(左翼)和独立人民行动。尽管阿连德是社会党政治家,但他本人倾向于温和派。阿连德时期,两派在一些重 大政治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人民团结阵 线政府在党争中耗尽了政治资源,阿连德政府的各项改革事业也陷入困境。

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是两派争论的第一个重大议题。以共产党为首的温和派一再坚持,只有在尊重宪法和现存政治体制的前提下,通过走议会道路,才能以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以社会党为首的激进派提出,适度的武装革命和暴力冲突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有效方式。社会党议员马里奥·帕莱斯特罗谈 道:当前的政府应该脱掉白手套,换上拳击套。智利应选择一场卡斯特罗式的战争。社会党议员卡洛斯·阿尔塔米拉诺的态度更加激进,他曾发表过一份言辞激烈的声明:让我们去摧毁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摧毁他们的嗜好和胃口、摧毁现存的宪法框架和政治体制,建立新的国家政体吧!两派之间截然不同 的立场决定了阿连德政府内部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是否有必要联合基民党,是两派争论的第二个焦点。以共产党为首的温和派认为,阿连德政府可以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与基民党签署协议,以便在宪政框架内推进改革;而以社会党为首的激进派则坚决反对向基民党作出任何妥协和让步,该派强调,基民党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理应排除在革命阵营之外。

智利军队的政治角色,是两派争辩的第三个焦点。以共产党为首的温和派认为智利军队的宪政主义传统值得肯定,主张阿连德应该积极吸收军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社会党为首的激进派反复强调,智利军队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卫队,不值得信任,更不宜吸收军方入阁。

经济改革的路径选择,是两派争论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以共产党为首的温和派主张在巩固好已有改革成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建立公有制经济部门。温和派进而提出了经济改革的具体主张:政府对私营企业的征收数量不得超过90家;阿连德应该明确向公众宣布公有制经济的范畴问题,以缓解企业家阶层的恐慌情绪,增加私营企业主的安全感;用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管控物价;抑制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 应对日益严峻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现象。以社会党为首的激进派主张以最快的速度在所有经 济领域推行国有化改革,并迅速建立起公有制经济部门。激进派经济改革的政策主张有:迅速完成对绝大多数企业的征收活动;加强管控私营企业,严格控制商品价格;用大幅度增加工人工资的方式战胜通货膨胀。

阿连德政府后期,智利左翼工人阶级广泛成立了基层政治组织人民力量。如何处理与人民力量的关系,又成为两派争论的新话题。温和派主张在尊重左翼工人组织的基础上,把他们的斗争活动纳入到法律框架内予以约束,而激进派声称人民力量代表着工人 阶级的未来发展趋势,呼吁阿连德政府大力支持 该组织。

阿连德执政后期,智利社会的冲突日益加剧,国家走向内战边缘。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内战乃至军事政变,成为人民团结阵线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以共产党为首的温和派主张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共同阻止内战爆发,他们仍然坚信议会道路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而以社会党为首的激进派号召早做准备,积极面对即将发生的武装冲突。

1973年,“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内部两派的冲突几乎达到失控的程度,以致双方都派出最优秀的政治理论家,在媒体上展开了公开论战。社会 党领导人卡斯·阿尔塔米拉诺号召激进派” “永不妥协地前进!智利共产党作为温和派阵营的主力,提出了新的口号:先和解,再前进!两派之间的矛盾彻底走向公开化。


(三)智利左派革命运动与阿连德政府的论争

“智利左派革命运动”,成立于1965年,是阿连德 时代智利最有影响力的极左翼政治力量。智利共产党和社会党内不满于现状的青年人发起成立了该组织,在短短几年内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信奉卡斯特罗主义的政治组织。尽管该组织没有参加人民团结阵线政府,但仍然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极大地影响了智利政局的走向。基于历史根源和现实考虑,智利左派革命运动始终不认同阿连德提倡的议会道路模式,强调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国家政权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 径。整个阿连德时代,智利左派革命运动和“人民团结阵线的冲突一直持续不断。

1965年,智利左派革命运动正式宣告成立。宣言指出:智利左派革命运动是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卫队,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那些致力于 民族解放和社会变革的智利工人阶级以及一切被压迫阶级。宣言声称,该组织的政治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先建立由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掌权的无产阶级政府,再逐步消灭阶级差别,建设社会主义。

1970年总统选举期间,智利左派革命运动大力支持阿连德参选。人民团结阵线政府上台执政后,该组织负责阿连德的日常保卫工作,一部分成员在阿连德政府内部担任了职位。

基于政治理念的差异,在“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成立之初,智利左派革命运动就与阿连德政府 发生了尖锐的冲突。1970年,阿连德援引列宁的 论著《极端主义是共产主义的通病》,强烈批评了智利左派革命运动。阿连德指责该组织不负责任的激进活动有损于他倡导的议会道路。自此之后,阿连德政府和智利左派革命运动的分歧开始公开化。1972年,智利共产党和智利左派革 命运动就如何应对资产阶级的破坏活动展开公开辩论。共产党仍然相信议会道路的有效性,而智利左派革命运动提出以武装工人和农民阶级的方式保卫革命成果,并积极准备应对即将爆发的全面内战。具体到政治行动方面,智利左派革命 运动一直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工人占领工厂运动和无地农民占领大庄园运动,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智利社会的动荡。1973年6月,智 利左派革命运动在《起义者报》发表《左派革命运动宣言》,声称人民确实必须建立一个平行的自治政权。当政府采取反人民行动时,这个政权也能够反对该政府。7月,智利左派革命运动公开宣称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统治。这一声明加速了军人发动政变的步伐。

智利左派革命运动的激进行为引发了阿连德政府内部大多数政党的不满。连一向以激进著称的社会党都对智利左派革命运动表示强烈的不满。1973年政变发生后,智利共产党领导人贝洛 迪亚撰文指出:以智利左派 革命运动为首的极左翼政治势力要对阿连德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负责。


党争的严重后果

“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是由六个左翼党派组成的政党联盟。能否在当政后保持政党之间的团结,就显得尤为重要。阿连德本人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导致人民团结阵线执政时期,政府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党派之间的矛盾不断走向公开化,智利政治也一步一步走向碎片化。阿连德政府内部的党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智利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

首先,不断激化的党争使阿连德政府始终难以形成有效的政治决策核心和行政执行力量,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也随之不断下降。人民团结阵线政府颁布的重大政策,大多在政党之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论,阿连德政府正是在无穷无尽的党争中耗尽了政治生命。阿连德上台之初,各左翼政党沉浸在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中,尽管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历史分歧,但尚能维持表面的团结。随着阿连德政府逐步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各左翼政党之间的分歧也逐渐走向公开化。

其次,党派纷争还引发了智利政治走向碎片化,国内政局愈加动荡。人民团结阵线时期,智利各个政党之间不断分化组合。很多政党内部分裂出不同的派系,一些小党派不断变换政治立场,加速了智利政局的动荡。1971年8月,激进党内一部分左翼份子宣布脱离阿连德政府,成立激进左派党。几乎在同一时间,人民团结行动运动内部也分化出基督教左派党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构成党派由6个增加到7个,每个政党都提出了本党的施政纲领和利益诉求。激进左派党自成立后,不断公开否定阿连德倡导的议会道 路模式。1973年3月,该党彻底脱离阿连德领导的左翼政党联盟,加入代表智利中右翼政治势力的民主联盟,站到了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对立面。该党的转向沉重打击了处于风雨飘摇境地的阿连德政府。

再次,党派纷争还导致了阿连德政府的动荡不安。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内阁部长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更迭,阿连德政府的各项改革政策也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埃德·考夫曼的研究表明,阿连德三年内更换了八届内阁,最后三届内阁尤其短命,分别持续了28、26和 14天。除外交部长克洛多米罗 · 阿尔梅达干满了整个任期外,别的部长都未逃脱被撤换的命运,每个部长的平均任期 仅为282天。导致内阁部长频繁更迭的原因很多,但各党派之间的纷争是主要因素。阿连德上任后,各左翼政党采取政党分肥制的方式分配内阁部长席位。各党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都希望本党政治家能控制政府关键部门的部长职位。左翼党派之间的派系斗争导致了阿连德政府的政策令出多门,有些政策甚至前后矛盾,严 重影响了阿连德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

最后,党派纷争给美国的干涉造成了可乘之机。从20世纪中叶开始,阻止以阿连德为首的智利左翼政治势力当政,就成为美国对智利最重要的外交政策目标。智利1970年大选开始前,美国中情局就着手资助人民团结阵线内部的一部分非马克思主义左派政党,期待这些小党能在关键时刻叛离阿连德阵营。阿连德上任后,40委员会正式拨款81.5万美元,专门用于在阿连德政府内部各党派之间制造分裂和混乱。阿连德时期的美国驻智利大使纳撒尼尔·戴维斯在回忆录中说,从1971年11 月到1973年9月,美国花费了5万美元用于促进阿连德政府内部的分裂。1974年,美国情报官员科尔比向媒体承认,阿连德时期,中情局已经成功地渗透进智利政府的每一个构成派。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内部的党争给美国的干涉造成了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阿连德政府内部各左翼政党之间分歧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人民团结阵 线上台后,各左翼政党之间的分歧不仅愈演愈烈,而且还从观点之争激化为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党争使阿连德政府始终难以形成有效的政治决策核心和行政执行力量,削弱了政府的凝聚力, 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党争还引发了智利政治走向碎片化,国内政局更加动荡不安。不断激化的党争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美国的干涉。党派纷争是造成阿连德政府社会主义道路失败的重要内在因素。


原文发表在《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1卷第6期

智利阿连德政府时期党争研究_贺喜.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