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灵魂支柱

发布者: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发布时间:2022-07-05浏览次数:10

    文化自信是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灵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基本立足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缺少文化软实力的话语体系必然是疲弱无力的,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离不开强大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精神基石,也是从容应对不同国际话语交融交锋的价值观底气。我们应以文化话语研究为视角,涵养国际文化竞争的精神底气,以中国文化的话语转化为内核,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叙述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力量。

一、中国话语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辩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为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精神底气。

    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传统美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老区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丝路精神……这些有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国精神,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强大精神支撑,铸就了话语体系的思想理论之

    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我们要积极寻求中国文化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契合点,突显话语的新时代内涵,激活中国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均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资源,是中国话语的基本词汇,亦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我们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整个过程,在话语内容上充分挖掘提炼中国文化中的价值精华,全面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丰富话语内容,增强对外话语力量,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创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价值理念,以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二、中国话语的文化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坚实的话语基础,把文化自信作为提升国家话语能力的精神支柱,积极探索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文化途径。

    第一,立足中国新时代发展实践,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创新传统话语模式。用传统文化涵养国家话语的议题建设,丰富话语的内涵和外延,围绕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等核心话语,挖掘融合中华文化的话语元素,实现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创新与价值重组,将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风格、文化底蕴融入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之中。

    第二,着重提升话语媒介的引导性作用,创新新媒介文化语言讲述范式,更新主流媒体、市场化媒体、社交媒体、互联网等传播载体或平台。构建多元化文化传播语境,针对不同传播对象采取差异化传播手段,增强话语媒介的针对性和具象化。紧跟新媒体智能化发展趋势,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多样化多模态开展文化传播及交流活动。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积极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使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具备全球视野与世界格局,在话语体系民族性的基础之上,彰显其世界性。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应持有平和开放的文化心态,立足全球文化视角,在同世界各文明文化相互交流交融碰撞的过程中,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四,建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加强文化系列品牌建设。在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培育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创造性传承挖掘中华文明蕴含的多元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培育知名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牌核心价值力,最终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特色的中国文化品牌体系,以实现从文化认同到话语认同的成功转换。


 

作者简介

潘震,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江苏师范大学独联体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翻译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