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文明对话的时代意义

发布者: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发布时间:2020-01-03浏览次数:448

大国文明对话的时代意义

江苏师范大学中拉人文研究基地教授 潘震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努力推动大国间的文明对话,对于深化大国之间的关系,维护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世界各大国均拥有丰富多彩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融合了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在多彩绽放中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与辉煌,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与其他各种文明碰撞、交流、融会,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欧洲文明同样极富历史文化底蕴,绚丽多姿,无论是希腊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拜占庭的镶嵌画、莫扎特的歌剧、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还是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莫不是欧洲文明的奇丽瑰宝。 

 中国与欧洲各国文明对话源远流长,其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实现互容互鉴互通,通过加强对话,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步与繁荣。自2014年启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以来,中法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发展迅速,而以此为依托的双边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经贸往来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陆续建立了高级别财金对话、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等机制,为各领域合作持续推进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尽管国际关系中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中德两国一直并肩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努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而为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增添了较大的稳定性。中俄两国民众相知相亲的历史举世公认,已经成为了两国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两国文化在彼此国家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了当今大国之间文明对话的典范。 

 源于欧洲文明的美国文明,与美洲文明结合,发展成为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文明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多元文化的价值观,而中国一直努力倡导着多元文化和不同制度间的和平共存,已成为世界文明互通的有力推动力量。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交往40年来的教训和启示说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唯有合作才是正确选择。在中美利益已经高度融合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中美双方更应该承担大国应承担的特殊责任,摒弃冷战思维,谋求合作共赢。 

 然而4月29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就中美关系发表谈话,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文明较量”,宣称美国正在制定基于“文明冲突”的对华关系框架,从而将中美关系渲染至所谓“文明冲突”的层面。在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的21世纪,这种“文明冲突论”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人类文明的悲哀。 

 文明的生存和进步离不开交流互鉴,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不断前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一重要思想已被正式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一个充满自信的文明,其前提是要拥有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乐于交流的心态。只有交流互鉴,尊重、包容姹紫嫣红的不同文明,自己的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大国文明的自身发展及对话交流更是如此。 

 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明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积极促进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大格局大境界大担当。当前的大国关系,需要的就是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需要的就是文明的理解与对话,而不是冲突和较量。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