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教学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

发布者:伊比利亚美洲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7-10-05浏览次数:288

2017年10月13日,全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教学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江苏师范大学西语系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由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班牙语分会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承办,共有来自北外、上外等71所高校的69位西语教研人员参会。

在上午的会议上,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西语分委会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陆经生教授发表了题为“美好的专业前景,艰难的专业学习”的讲话。陆经生主任援引教育部文件内容“大力发展非通用语建设:小语种人才储备加速”,表示小语种人才是“吃香人才”;并特别提到习近平主席于去年11月在秘鲁国会上发表的重要演讲,指出“中拉发展进入跨越式发展”。

陆主任表示,中拉关系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另一方面,“一带一路”也为中国同拉美国家的深化合作提供了新动力。在这种大背景下,西班牙语就业形势大好,但对西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应将语言和其他专业相结合,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3日下午,各高校的教研人员就《全国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教学大纲》的编写进行了分组讨论。我校被分在第二组,讨论主题为西语当前教育改革与问题。北外西葡语系副主任常福良教授对2017年全国西班牙语专四、专八考试做了总结,指出2017年专四通过率为历史最低。他认为,在试题难度并无明显提升的客观事实面前各高校应当反思。他提出改革西班牙语课程,甚至可以消灭一些课程,例如听力课。这类课程,学生可在课下进行自主练习,老师只需设计方案进行引导。这样,就能将富裕的课时用于开展专业课程。就此,常州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老师介绍了各自学校的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他们结合城市特色分别开设了石油西班牙语和工程西班牙语的课程,但都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可用教材,教师对西语以外的专业教学能力有限。因此,在“多语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常福良教授鼓励年轻教师在三、五年内拿下一门这类课程,例如商贸西语、工程西语、旅游西语、外交西语等。此外,不少老师也提出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亟待提高。就这一问题,我介绍了本系朱伦老师开设的学术论文写作课,参会老师对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我还提出在精读课上加入课文概括的环节,这也得到了常福良老师的认可。他认为让学生多做课文概括,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对口译也有直接的帮助。这和朱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最后,我着重介绍了本系的伊比利亚美洲研究中心,中心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鉴于伊比利亚美洲研究已成为本系的研究特色,不少老师都鼓励我们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如拉美国别研究。另一方面,第一组和第三组就西语研究生教学点匮乏,不同类型院校教学模式出现不均衡性和多样性,教材单一、新版教材教学进度缓慢,生师比例严重失衡,教师科研时间不足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本次研讨会为西语专业的发展打开了思路,提出了对西语人才的新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思考。